10月16日,為進一步加強我校師資隊伍建設,提高教師隊伍整體水平,建立有利于教師快速成長的培養(yǎng)機制,特開展“教師幫扶和課程思政建設”工作研討會。研討會由環(huán)境產品教研室主任冉姌主持,教研室全體教師參加會議,對此課題開展進行深入的研討和交流。
對于教師幫扶工作,教研室主要通過以老帶新、幫教幫學的幫扶方式,使新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、良好的職業(yè)道德、合理的知識結構,能夠勝任本職工作寂業(yè)務要求的教育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,適應新課改的需要。
管理中,以人為本,幫教幫學活動過程式要突出新、活、嚴、實,向管理要效果;學校、教研組、“結對子”對象三位一體結構嚴密、信息暢通、管理到位、強化幫教幫學效果。定期與不定相結合地進行檢查驗收。
工作中,骨干教師與青年教師既是指導老師,更是知心朋友。這樣就能使培養(yǎng)和指導工作在和諧的環(huán)境中進行,青年教師也樂于提出一切在教學中所遇到的`問題來共同探討,從而獲得進步。在具體的培養(yǎng)和指導過程中,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,不能用統(tǒng)一的方法、統(tǒng)一的評價來對待??隙ㄋ麄兘虒W中的優(yōu)點,多加鼓勵,增強其教學自信心,同時還要指出教學中的不足,不能要求過急,要記住欲速則不達的道理。
實踐中,開學初,抄寫對方的課程表,定好了每周可以互相聽課的時間,定期分析教材,分析教材結構、重難點以及知識點的內在聯系,提出具體的教學方案。聽課結束后,先介紹自己是如何設計這節(jié)課的,為什么要這樣設計,再與對方分析與評論。
相信通過這樣的幫扶活動,各位教師在教學的各方面都會有進步。而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也會因有各位老師的積極投入,進而發(fā)展得更快、更好。
對于課程思政建設,教研室主任冉姌以廖紅教授、于歆杰教授、張黎聲教授、張智強四位教授的課程思政課件為背景,從怎么看到怎么辦,交流心得、分享體會,強化認知、厘清理念,自我剖析、建言獻策,總結過去、謀劃未來。
第一,如何抽取專業(yè)課的“思政元素”?又如何讓這些元素潤物無聲?老師們在課程思政一線教學中逐漸摸索出了一套套適合自己的方法。要實現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,需講好幾個故事:一是講好經典故事,打牢根基;二是講好前沿故事,把握脈搏;三是講好時代故事,引領潮流;四是講好生活故事,春風化雨,最后還要講好華農故事,傳承華農精神。
第二,從“怎么看”“怎么辦”兩個方面為課程思政提要求、“劃重點”。
關于“怎么看”,課程思政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,也受到了教書育人領域同仁的高度重視,大家都充分認識到了課程思政的重要意義。疫情期間做到了教學不斷線、質量不降,把課程思政貫穿在日常教學中;課程思政付諸實際行動,老師們花了大量心血在專業(yè)課教學中,各部門對課程建設、思政元素抽提、人才培養(yǎng)方案制定等都作了精心謀劃;課程思政取得了實效和成效,體現在各類調研結果、學生反饋、老師的感悟中。
關于“怎么辦”,一是要持續(xù)不斷的深化認識,應時代發(fā)展而發(fā)展,努力提高教師課程思政水平,提升課程評價管理服務水平;二是要持續(xù)轉變育人理念,推動創(chuàng)新思維,以學生為中心,堅持立德、堅持重品、堅持固本、堅持融通、堅持強特,全力優(yōu)化課程思政方案;三是要堅持高標準嚴要求,把“三全育人”落到實處,把課程思政沉到每一堂課程中,持續(xù)不斷的提升人才培養(yǎng)質量。